河海学者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1-01-08

2016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五年来,河海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紧密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重大需求,成立了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为长江大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库支持和科技支撑。

近日,河海大学总会计师、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兵教授、河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春业教授、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中心朱新华教授接受新华社等媒体的专访,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言献策。

张兵教授围绕“发挥水利院校优势 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的主题分享了他的思考。他指出,河海大学因水而生,在水利学科建设发展方面的人才、学科、研究、平台等优势显著,成立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和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目的在致力于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有关的全局性与综合性重大问题研究。他还强调,近年来,学校围绕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出版相关丛书、举办系列论坛来激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学术力量;同时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换;打造高端智库,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他希望通过不断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科学研究工作,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长江上,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春业教授围绕“‘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将助推长江经济带有序发展”的主题作了分享。他认为,协调机制精准落地,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仅依靠现有“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能解决长江保护中的问题,需要出台协调机制运作的具体细则,包括机制的启动、运行的流程、协调的权责等,以便激活这个协调机制,真正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和效能。他强调,流域立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法治保障,《长江保护法》在相应条款中规定了协调机制的具体运用领域,这些对协调机制及其运用领域的具体规定,对于长江大保护都将大有裨益。江苏应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朱新华教授围绕“强化生态要素协同治理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分享了他的思考。他提出,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全流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念,加快多举措协同联动,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树立系统治水理念。他还指出,长江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我们可以培养公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保护义务责任与担当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推进公众参与,激发公众参与的意愿和动机。他表示,近年来,河海大学响应号召,越来越多的学者志在“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希望充分调动优秀学术资源,从多维度、多领域、全方位深入开展理论分析和专题研究,力争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河海方案”。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湖北之声、重庆之声、江苏新闻广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发起特别策划《对话长江看见中国》,朱新华教授在长江边接受专访中表示,沿江省市要做好继续推进沿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建立生态补偿保护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弘扬和传承长江文化等四方面工作,从而推动高质量、方位的长江大保护。(杨佳惠)

相关新闻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ft/zhangb.htm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ft/wangcy.htm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ft/zhux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