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徐卫亚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时间:2001-04-29浏览:797

         4月29日上午,在江苏省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上,河海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徐卫亚教授获得了“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徐卫亚博士,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现任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级专家。
    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991年工程地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后在法国瓦郎谢纳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7月经原电力工业部破格评聘为教授。1996~1999学年连续被聘任法国里尔科技大学(USTL)岩土―土木工程学科一级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里尔力学研究所(LML,URA1441,CNRS)研究员。1982年7月至1999年11月期间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现三峡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历任校环境及地质工程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建筑工程系主任等职。现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兼任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提名人,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专家小组成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中国专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数值物理模拟专委会委员,测试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会副理事长等。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百名跨世纪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确认为国家电力公司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级奖励1次,以第一身份获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1995年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科研类)。1997年获电力工业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徐卫亚教授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灾害防御及水工结构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岩石力学基本理论,坝基岩石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滑坡等灾害防御,水工结构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过一批具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徐卫亚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坚持面向重大工程,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强调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结合,强调地质工程与环境科学的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参加过30余项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主体的岩石力学、地质工程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在长江三峡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锻炼。主持完成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科技专项、部委重大项目、中外科技合作等科技项目,其中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山体防治综合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坝基岩石工程及高陡边坡工程研究等,岩石工程反馈设计施工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实践,非线性岩石力学分析,岩石~水~热~化学耦合数学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信息环境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学研究等成果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理论研究领域为环境岩石力学与工程,饱和―非饱和岩石力学,信息岩土力学,主要工程实践领域为高陡边坡岩石工程,高坝坝基岩石工程,岩石地下工程,核废料储存及石油岩石力学与工程等。
  徐卫亚教授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声望,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曾先后应邀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巴黎理工学院,法国Clermont-Ferrand二大,法国Nancy国立地质学院,法国Orean一大及法国巴黎矿业学院及杜威矿业学院,法国G3S研究所,欧洲地质力学研究中心,意大利UDINE国际力学研究中心(CISM)等讲学,在有关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并且与一批国际著名岩土力学专家有经常的实质性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与法国同行及英国同行保持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合作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
    作为项目主要完成者,完成了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长江三峡工程坝基岩体工程问题研究》,研究确定的长江三峡工程优化建基面比原弱风化岩体顶面平均提高3米,可节省岩石开挖及混凝土浇筑量,节省投资经核定约6000万元,还可为加快工程进度创造一定条件,提出的方法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长江三峡工程中已得到应用和体现,同时亦可为国内外同类工程所借鉴。鉴定认为:“结论意义重大,成果总体上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居国际领先”,“优化建基面高程高出弱风化顶面2.86米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巨大的实际经济价值”,该项成果已在三峡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
    负责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参与完成了《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经国家科委等八部委的专家组评审鉴定具国内领先水平,并为有关部门所采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减灾、抗灾效益。由于在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方案研究制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家科委的通令表彰。
    开创性地提出并建立了《地质灾害学》学科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地质灾害学》方面的奠基性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海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王思敬教授等在评审书中认为:“在理论上有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此种研究是一种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理论研究方面,分别首先提出了工程岩体质量定量动态评价的两种新方法-“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马氏距离最优点排序法”及“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重排序次法”。此两种新方法分别被国内外同行学者称为“MSJL-XU”及“AHPCP-XU”方法。两种新的理论方法在长江三峡工程、清江高坝洲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清江隔河岩工程、清江水布垭工程等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出版专著五部,以第一著者身份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有部分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或ISTP索引。 目前徐卫亚教授是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指导博士后2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5人,主讲《现代岩土力学》,《岩石力学》等课程,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2项。
    徐卫亚同志是江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集中代表青年一代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青年,他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在科技创新和高级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转自“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