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河海大学、清华大学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共同签署“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副主任、总工马建华,河海大学校长王乘,副校长朱跃龙,副校长徐卫亚,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陈永灿等出席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上,王乘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近况,他指出,由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牵头,协同长江委等单位紧密围绕“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围绕国家水安全重大需求,在“2011计划”框架下,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联合组建了面向水利行业的“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将充分体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并将与长江委在四个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力争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利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转化中心,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蔡其华主任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概况、长江委的职责,有关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以及长江委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开展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和近年来长江防总调度三峡工程的体会。她指出,“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面向水利行业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瞄准水利前沿和国家水安全的重大需求、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长江委建立60多年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斐然,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开拓进取的治江科技队伍;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稳步推进,开展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以三峡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等一系列治江重大课题研究;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蔡其华主任还介绍了长江委与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在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情况。她表示,下一步,长江委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协同创新建设方案,深化协同合作;二是要面向水利行业重大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国际竞争力。
河海大学王乘校长、长江水利委员会蔡其华主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陈永灿院长共同签署了“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
长江设计院院长钮新强、水保局局长洪一平、水生态所所长常剑波、办公室主任徐德毅、国科局局长周刚炎、水文局副局长刘东生、长科院副院长陈进、人劳局副局长罗禹权以及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赵坚、科技处处长任旭华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后,王乘校长一行实地参观了长江展览馆和长江防洪大模型。
王乘校长(前排右一)、蔡其华主任(前排右二)和陈永灿院长(前排右三)共同签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