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河海大学:以美浸润 以文化人
发布时间: 2024-08-19

日前,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河海大学原创舞蹈《南水北调》、原创朗诵《纳百川,奔万里》、原创合唱作品《情深似海》、民乐合奏《抒情变奏曲第三乐章》、美育案例《理工科高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高质量实践探索——以河海大学美育浸润行动为例》等获大艺展全国一等奖,一等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部属高校第一。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成果,生动展现了河海师生对治水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治水兴邦使命的传承与发扬,弘扬了“国之重器有河海”的河海作为和河海担当。

塑造河海特质

“作为一名河海学子,首先要学习和了解河海的历史与光荣传统,特别是要了解河海深厚的历史积淀、光辉的红色校史。”在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上,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寄语新生。

据悉,河海大学依托校史馆、张闻天陈列馆以及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陈列室,紧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通过主题档案展览、档案实景课堂、“红色放映厅”等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各层级党组织教育活动,把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党性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目前,张闻天陈列馆入选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红色地名和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学校以此为依托的《利用校内红色资源打造“真、实、感、人”思政新平台》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在日前举行的河海大学第三届水文化开幕式上,学校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建“水文化教育基地”,在此前的两届水文化节中,学校与其他5所水利院校共建“水研联盟”,协力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

河海大学从引领水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出发,积极探索水文化成果的落地生根——建成学科发展史数字化展示平台,共建中国水利博物馆等科教基地;承担水利部大江大河系列文化故事研究、中国芍陂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等重点项目;原创舞蹈《禹·志》《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获全国大艺展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在常州河海大学新校区,“水利名人群像”雕刻、“上善若水”地雕、“海纳百川”景石等水文化景观供师生参观游览。

讲好河海故事

“有故事、有情怀、有文化,这些光影深处的河海故事有理有趣,每一个视频我都会收藏起来,从中激发我久违的河海情,感受浓浓的家国情。”2022年3月15日,河海大学推出《河海物语》系列老物件专题视频,纪念107年前“老河海”开学典礼的日子。其中,首任校长许肇南的笔砚台、杰出校友张闻天的行李箱、严恺院士的打字机、“老河海”的第一张毕业证书、穿越百年的校服等老物件,让师生们发出对河海精神厚重和绵长的感慨。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大桥筹备和建设过程中,活跃着一大批河海校友的身影。如“筑桥十载 初心如故”的中交四航院项目亲历者朱利翔、“不曾离开 见水如我”的岛遂工程勘察项目负责人祝刘文、“用脚步丈量海底”的海上项目勘察负责人马秋柱、“伶仃海波平孤岛变绿洲”的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项目部总工程师赵辉………他们为了筑国之重器,克服种种困难,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一世界级超级工程中。学校还派出数十名“小海螺”记者团骨干,在一年多时间里,分赴广州、珠海、上海、天津等地,深入采访了近40名河海筑桥人,所成书稿《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的河海校友》成为江苏省委宣传部年度重点扶持书目,亮相江苏书展。

围绕国家江河战略主题,深度讲述“河海故事”。河海大学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勇担强国建设新的文化使命,以改革奋进的豪情壮志,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注入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