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筹建)认定名单的通知》,我校水利部新安江防灾减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新安江野外站”)成功入选。该野外站由我校牵头(依托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共同建设,旨在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资料积累和数据集成,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
图1 新安江野外站布局图
河海大学长期在新安江上游源头区开展大量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我校赵人俊教授为首的水文学家提出的新安江模型,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全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该模型在太湖流域东南诸河乃至全国湿润及半湿润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2014年,河海大学正式建设新安江水文实验站(新安江野外站前身),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新安江流域水文综合实验观测研究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流域水文实验观测研究能力,水文实验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为流域水文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培育了一批水文基础实验科研成果。
新安江野外站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提升“大-中-小嵌套”全流域观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水沙-水质-生态与碳过程的全要素监测等方面观测能力,重点开展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向研究,构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防灾减灾长期野外监测与观测实验平台,打造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试验基地,进一步支撑提高湿润山丘区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水平,服务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
图2 新安江野外站小流域站点分布图
为进一步支撑基础实验和理论研究,我校持续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工作,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科学布局规划,精准定位野外站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野外站观测能力和研究能力,支撑野外站提档升级;建立长效支持机制,促进基础成果产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图3新安江野外站小流域建设内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