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1日,全球变化下极端事件与水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河海大学校长、会议组委会主席郑金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特派督导、水教育主席余钟波,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总主编Georgia Destouni,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水文科学部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士、美国气象学会(AMS)会士段青云出席会议并致辞。
郑金海表示,学校长期聚焦于水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打造水利科技创新策源地,筑牢水利人才培养主阵地。本次大会为全球顶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合作交流平台,以技术创新共破极端气候与水安全挑战,这既是应对气候变化下水安全挑战的思维碰撞,亦是对河海大学百十年治水精神的传承与献礼,积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河海智慧”与“中国方案”。
余钟波强调,面对气候变化下水文极端事件频发,UNESCO-IHP第九阶段战略计划以科学赋能全球水安全,提出三大核心行动——深化水文过程关联性研究、构建跨领域协同治理方案、强化地方科研与社区参与。呼吁各界加强产学研协作,设立青年人才培养机制,践行平等包容的科研生态,落实“不让任何流域掉队”承诺,共同提升水资源韧性,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石。
Georgia Destouni提出,当前全球水安全面临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挑战,必须打破学科壁垒,以高质量跨学科研究推动系统性突破。《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期刊始终致力于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在水文极端事件与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持续引领学科交叉创新。期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搭建科研成果向水安全治理实践转化的“全球枢纽”,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段青云表示,面对全球变化的重要挑战,水科学研究需推动共享数据,加强跨境合作与科学外交。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以“立足亚洲、服务世界”为使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青年人才培养。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在聚焦多尺度极端水文过程、水安全韧性提升及跨界水资源治理等关键议题的同时,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交流。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25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就变化环境下水文机理与建模、变化环境下水资源演变规律、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及其预报等议题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为构建更具韧性的水管理体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由河海大学主办,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200余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